一切为了谁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03-04浏览次数:1328

 

                                                                   一切为了谁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句中国教育界人士无不知晓的名言,不知专利权属于谁。不能不佩服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就这么三个词,经这样艺术化地颠来倒去,就表达了一种伟大的教育理念;更令人佩服的是它的发明者,千万别小瞧了这简单的前后位置掉换,这却非一般人所能为,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发明者一定是教育家兼语言艺术大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这三个“一切”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当这话听到耳朵长趼子时,便想起老子说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孔子说的“听其言而观其行”。

       验之以中国教育的现状,这“美言”是“信”,抑不“信”?
    “一切为了学生”,这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绝对正确的,因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用从哲学的高度来分析,只引方成讲的一个故事便可证明。
      上世纪80年代,一位读者写他在湖北黄石市买锅块(一种饼食)的经过:
在一家饮食摊前,我问摊主:“锅块多少钱一个?”摊主答道:“一角钱一个。”“过去卖6分,怎么一下子涨了4分?”“你不知道猪肉提价了吗?这叫做水涨船高。”“锅块是用面做的,没用肉,与猪肉涨价有何相干?”“我这卖锅块的人就不吃猪肉了吗?”(《方成讲幽默》175页)
      猪肉涨价和锅块涨价本不相干,可是卖锅块的说得也有理呀,卖锅块的要吃肉,锅块是吃肉的人做的,就是说做锅块的劳动力涨价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力涨价,商品当然得跟着涨价,这样猪肉涨价就和锅块涨价联系起来了。同理可知,教师和教育部门所做的“一切”都能和“为了学生”扯上关系。比如,教师吃饭是为了学生,不吃饭怎么有力气讲课呢?睡觉是也为了学生,不睡觉怎么有精神上课呢?或曰:有的教育部门乱收费难道也是为了学生?教育部门有没有乱收费有待权威部门调查,即使有些收费引起争议,仍是为了学生,是“损有余以补不足”,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交点费,补教育经费足了,这样富人和穷人的孩子都能上条件好些的学校,这“一切”难道不是“为了学生”?而且正是“为了一切学生”。所以我坚信“一切为了学生”是毋庸置疑的,是颠扑不破的。
“为了一切学生”,这个口号或者叫目标无疑与教育追求的公平性是一致的。但目标未必等于事实,不然阿Q就能娶上吴妈或小尼姑什么的了。
      从电视得知,某中学,为了提高自己的中考升学成绩,设计阻止部分学生(当然是学校眼中的差生)中考报名、中考复习。到学生闹上媒体,有关人士先说和学生有协议,让他们直升职高,又说中考报名时间已经过,来不及补报,经媒体干预,最后才为这些学生补办了中考报名手续。为了学校的升学率,竟侵犯部分学生的学习权利、考试权利。上网输了“学生被迫放弃中考”几个关键词“百度”了一下,结果简直吓一跳,真是“此类事全国甚多”只能“容当统筹解决。”只是不知何时才能真正解决。这是有悖于“为了一切学生”这个目标的。
     众所周知,有一种学生叫借读生,由于部分中考分数不够的学生仍梦想上重点高中,“借读”便是家长们为孩子圆梦的一条“捷径”。所谓“借读”,就是先找一个学校挂个学籍,然后找个重点高中“借读”。“借读”是一条多赢的路:对孩子而言,圆了重点中学的梦;对学校而言,借读费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对地方政府而言不必掏多少钱就可打造一所硬件过得硬的学校,脸上有光;那些被挂学籍的三流学校,也可得一笔挂学籍收入。有这么多好处何乐而不为?某些地方政府为办好当地名校,提升政府的形象,便为当地名校收借读生开方便之门,允许收借读费;解后顾之忧,计算升学率时,这些借读生的高考成绩不记在借读学校的账上。因此借读生便有了一个数学名称——非分母。第一次听到这个名称我莫名其妙,经解释才知道,“分母”,就是在籍生,因计算升学率要算总数而得名;“非分母”,就是不在籍的借读生,计算升学率时不算在总数里,考得好坏,不影响升学率,当然也不影响学校考评任课教师的依据——平均分。有的知名学校每班人数严重超编,多的一班达七八十人。学生严重超编,教师精力有限,那么不影响平均分的“非分母”还能保证在一切教师关怀的“一切”之中吗?
        “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切”姑且简单地从学生的当下和长远两个方面来考查,“当下”,在中国,最现实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升入理想的学校,可是有的教育部门是怎样做的呢?据媒体披露,某市教育局为保生源,私自扣留学生中考成绩单,让当地优秀考生无法报考外地优质高中。对此教育局有关人士的回答是,只要能保证学生在当地有学上就可以了,学生完全没有必要再打听成绩单的事情,而且打听也是徒劳的。成绩单是学生的,考了多少分,学生有知情权,上什么学校,学生有选择权,教育局这样违法的事都能干出来,而且还干得理直气壮,连学生的“当下”权益都敢侵犯,还怎么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这样恶性的生源战绝不是个别现象。再看频发的高考替考案,其中固然有经济利益驱动,但也有教育政绩驱动。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对替考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由老师亲自组织替考。替考案发后,替考生和被替考生都会受到纪律或法律的制裁,有的当年录取资格被取消,有的第二年不能参加高考,他们的替考行为会被记录下来,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会造成不利影响。这是“为了学生的一切”?
我不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谁?行文至此,我开始坚信的“一切为了学生”,也动摇了,并且建议把那句名言改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好傻好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