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上午,室外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yl8cc永利线路检测中心的四楼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吕林海教授为我校李爱云名师工作室成员们带来了《跨越教育的“符号崇拜”——“景观时代”教师“教育阅读与写作”的本质回归》讲座。
首先,吕教授阐述了由于符号崇拜而导致教师阅读与写作的现代困境,他严肃地指出:当符号、景观以及内嵌其中的欲望支配了教师阅读和写作的行为和意向之时,教师的教育“真我”就被遮蔽、甚至被消解了,教师的真实心灵与鲜活的教育世界之间就被阻断了。他痛惜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被一种深层的欲望支配着、规训着,进而被奴役着!”。
紧接着,吕教授从专业角度论述如何重塑教师阅读与写作的真义,他希望教师们“走出“景观”的束缚,跨越“符号崇拜”的规约,让阅读和写作重归一种真实和自由的状态,这就是一种“本质回归”。这种“本质回归”的更深意蕴,就是一种“专业自我”的重建”。
最后,他结合自身经验给教师们提出有关阅读与写作七条建议。他认为“写作”其实就是自己阅读积累的体现,“写作”的高度和穿透力其实就是取决于“作者的眼界”。因此,他建议教师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立体架构”式阅读,要让阅读建立在“心灵之钩”上,因为只有阅读的东西摄入自己的内心深处,才会真正地牢固地“勾连”着自己的生命体验,才会和自己的心灵产生共鸣,从而才真正“转化”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去。关于写作,吕教授指出要“有感、有情”地写作,写作要动情,要打动自己,要真正地把自己感动了,只有这样的写作才是“真写作”。吕教授认为写作其实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其实就是在说一个“说理性的故事”,故事应该有节奏,有起伏跌宕,有线索,有逻辑,吕教授把这种写作的方式概括为“漏斗式”的写作。吕教授提醒大家要对自己的写作品有一种“珍爱感”和“文字洁癖”,因为作品其实就是自己的文化形象!最后,吕教授鼓励老师们坚持阅读,每天写作,这样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吕教授的本场讲座内容之丰富、观点之独到、思路之清晰、逻辑之精准、视野之宏阔,都令人由衷赞叹,它不仅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更启迪我们思考。他的讲座满蕴着明澈、干净、温润的人文情怀,也散发出深邃、缜密、冷峻的理性光芒。电影《罗马假日》里有这样一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 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在这隆冬时节,我们有幸在南外这方天地里与吕林海教授相遇,虽只有短短的一个多小时,但我们的身心与吕教授同行,那一刻,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冬雪的消融、心的欢愉和春的临近,每个人的心田里如有梅花绽放,似有暗香浮动。
英国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想写作可能就是指引我们抵达内心、认识自我的那盏明灯。阅读与写作的价值与魅力,越千载而不朽,行万里而不竭,照彻山河大地,照破岁月风尘,也必将照亮我们工作室这一群有教育情怀和梦想的老师们的专业成长之路。
讲座结束,吕教授与工作室成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所有在场的老师都觉得深受启发,并各自在公众号平台分享了他们的听后感悟。